最新虚假诉讼罪该如何认定?
我最近听说了虚假诉讼罪,但不太清楚在法律上是怎么认定这个罪名的。我想了解一下,在实际的案件中,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虚假诉讼罪,有哪些具体的标准和依据呢?比如什么样的行为算虚假诉讼,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会被认定为犯罪。
展开


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下面我们详细来了解如何认定该罪名。 首先,从行为特征来看,“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是认定虚假诉讼罪的关键行为。这里的“捏造”,就是无中生有、凭空编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实。比如,甲为了让乙还钱,明明乙已经还清了债务,但甲却伪造借条向法院起诉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属于“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其次,要考虑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虚假诉讼行为需要达到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程度。“妨害司法秩序”一般表现为干扰了司法机关正常的审判活动,浪费了司法资源。例如,法院因为虚假诉讼案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审理。“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则是指给他人的财产、名誉等方面造成了重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虚假诉讼罪,还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行为人必须是故意捏造事实提起诉讼,如果是因为认识错误或者证据收集失误等非故意原因导致的诉讼,一般不构成虚假诉讼罪。比如,丙因为对合同条款理解有误而提起诉讼,并非故意捏造事实,那么就不构成此罪。 总之,认定虚假诉讼罪需要从行为特征、行为后果以及主观故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只有当行为同时满足上述多个条件时,才能认定构成虚假诉讼罪。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