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如何认定?


在交通事故中,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是一个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受害者能否获得应有的赔偿。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的认定方法和依据。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简单来说,就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人。这个责任主体并不一定就是实际开车的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这就明确了赔偿的顺序和责任的承担方式。 在实际情况中,有多种情形需要分别考虑。如果是车主自己驾驶车辆发生事故,那么车主通常就是赔偿责任主体。因为车主对车辆具有直接的控制权和使用权,在驾驶过程中因过错导致事故发生,自然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然而,如果车辆是借用、租赁的情况,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比如,车主明知借用人没有驾驶证还把车借给他,那么车主就存在过错,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另外,对于挂靠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以挂靠形式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当事人请求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也就是说,挂靠人和被挂靠人都要对事故的损害赔偿负责。 还有一种情况是买卖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四条规定,以买卖或者其他方式转让拼装或者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因为这类车辆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允许上路行驶,转让人和受让人都违反了相关规定,所以要共同承担责任。 总之,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