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赡养老人的情况可以如何作废呢?

我之前因为一些原因确定了赡养老人的安排,但现在情况有变化,想知道有没有办法让这个赡养安排作废。想了解在法律上有哪些途径可以实现,具体的条件和流程是什么,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view-more
  • #赡养老人
  • #协议撤销
  • #赡养义务
  • #法律规定
  • #法定情形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赡养老人一般情况下是不能随意作废的,因为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这就表明,只要父母有需要,子女就有责任去赡养,这种义务基于血缘关系产生,不能通过法律途径消除。 不过,如果是存在赡养协议的情况,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是可以撤销的。 首先,如果在签订赡养协议过程中存在重大误解,也就是一方因为误解了协议的主要条款才签署的,那么受到影响的一方可以向司法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该协议。比如,误以为协议中规定的赡养费用只是一个月的,实际却是一年的,这种对关键条款的错误理解就可能构成重大误解。 其次,要是在签订协议时有欺诈行为,即某一方采用欺骗手段让另一方违背自己的本意订立协议,受害的一方有权请求司法或仲裁机构撤销协议。例如,一方故意隐瞒某些重要事实,诱导对方签订了不公平的赡养协议。 再者,若签订协议时存在胁迫情况,比如一方或第三方对另一方施加压力,导致其违背真实意愿签订协议,那么受害方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撤销。 另外,如果协议内容违法或者违背公序良俗,比如协议规定子女不用给老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这种协议是会被视为无效或者被撤销的。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双方能够协商一致,也可以解除赡养协议。 相关概念: 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因自己的过错而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这种误解会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 欺诈行为:是指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 。 胁迫: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行为 。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指社会所普遍承认的秩序和一般道德观念 。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