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征地的拆迁纠纷该如何查处?


当遇到违法征地引发的拆迁纠纷时,有多种方式来进行查处。 首先,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式迫使搬迁等情况,可能涉及违法犯罪,公安机关有职责进行处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其次,可申请政府信息公开。通过书面形式向相关部门申请,以此收集征收方在程序操作上的违规之处。这样能掌握更多信息,为后续维权增加筹码。 再者,向相关部门举报。例如,遇上违法征地,可以向自然资源部门申请立案查处。根据《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的相关规定,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公民的查处申请后,应当及时地立案审查,发现涉嫌土地违法行为后及时核查,对于正在实施的违法征地行为,应当及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同时,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行为,都有权向有关人民政府、房屋征收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要及时核实、处理。 另外,如果涉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腐败等不当行为,还可以向当地纪委及检察院进行报案。 最后,还能通过法律诉讼途径解决。对于征地行为不服的可以采用行政诉讼手段;对于没有按照补偿协议补偿的情况,可以采用民事诉讼的方式 。 相关概念: 政府信息公开:指政府部门按照规定,将自己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信息,主动或依申请向公众公开的行为。 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