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接触诈骗会怎么判?
我有个朋友疑似密切接触了诈骗行为,我很担心他会不会被判刑。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密切接触诈骗这种情况是如何界定和量刑的,想知道是根据哪些因素来判,判罚的标准大概是怎样的,希望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在法律上,“密切接触诈骗”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术语,密切接触诈骗行为的人是否会被判刑以及如何判刑,需要依据其在诈骗犯罪中实际所扮演的角色来判断。 如果密切接触者仅是知晓他人的诈骗行为,但没有参与其中,通常不会被认定为犯罪。不过,如果该密切接触者在知晓他人实施诈骗后,为其提供了帮助,比如提供场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或者帮助转移、隐匿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那么就可能构成诈骗罪的共犯或者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依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具体的量刑还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中的作用(主犯、从犯等)、犯罪金额、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如果是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所以,密切接触诈骗行为的人最终的判罚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法律规定来确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