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让车撞死会怎么判?


在探讨“故意让车撞死”这一情况的法律判定之前,我们先明确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首先是交通肇事罪,它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而故意犯罪则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在“故意让车撞死”这种情形下,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行人是故意造成事故,比如存在录像显示行人主动冲向行驶中的车辆、有遗书表明其寻死意图等,那么司机在主观上没有过错,通常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要证明行人是故意让车撞死并非易事。警方和司法机关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综合多方面的证据来判断。如果无法明确行人是否故意,可能会按照一般的交通事故处理流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对于司机来说,如果在事故发生时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正常行驶,那么即使不能证明行人是故意的,一般也只需要承担少量的民事补偿责任,而非赔偿责任。补偿责任和赔偿责任的区别在于,赔偿责任是基于过错进行赔偿,而补偿责任是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基于公平原则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 从死者家属的角度来看,如果行人是故意让车撞死,家属通常不能要求司机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司机存在一定的过错,比如超速、酒驾等,家属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司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可能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这些赔偿项目的具体计算标准会根据当地的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此外,如果司机在事故发生后逃逸,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即使行人是故意让车撞死,司机逃逸的行为也会使其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总之,“故意让车撞死”的法律判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司法的公正和公平。无论是司机还是死者家属,都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