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医疗纠纷?
我去医院看病,治疗后感觉效果和医生说的不太一样,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症状。我不确定这算不算是医疗纠纷,想知道判断医疗纠纷有没有什么标准或者方法呢?
展开


医疗纠纷是指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因对治疗方案与治疗结果有不同的认知而导致的分歧或争议。简单来说,就是患者和医院之间因为看病这件事产生了矛盾。 判断是否属于医疗纠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首先,看是否存在医疗服务关系,也就是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了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这是构成医疗纠纷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种医疗服务关系,就不能称之为医疗纠纷。比如,患者去医院挂号看病,医生为其进行了检查和开药等行为,这就形成了医疗服务关系。 其次,看是否有损害事实发生。损害事实包括患者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失以及精神损害等。人身损害比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病情加重、身体受到伤害等情况;财产损失则可能是因为医疗过程中产生了不必要的费用支出;精神损害通常是患者因为医疗事件遭受了心理上的痛苦和折磨。 再者,要考量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医疗过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比如医生误诊、漏诊,或者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只有当医疗行为存在过错,并且这种过错与患者的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才可能构成医疗纠纷。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该条例为我们判断医疗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框架。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可能涉及医疗纠纷的情况,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通过与医疗机构协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来解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