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主次责任如何判断比例?
我遭遇了医疗事故,医院和我这边分别被判定为主次责任,但我不太清楚这个主次责任的比例是怎么划分的。是有明确的标准,还是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定呢?希望了解一下判断比例的方法和依据。
展开


医疗事故中主次责任的比例判断,在法律上并没有绝对固定的数值,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形来综合考量。 从概念上来说,主要责任意味着在医疗事故里,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过错行为对损害结果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次要责任则是指患者自身的因素、疾病本身的复杂性等其他因素对损害结果也有一定影响,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只是起到次要作用。 依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专家鉴定组会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一般而言,主要责任承担的比例通常在60% - 90%这个区间。也就是说,如果确定医疗机构承担主要责任,那么它可能要对患者的损害承担六成到九成的赔偿责任。比如,患者因为医疗事故遭受了10万元的损失,若医疗机构承担70%的主要责任,就需要赔偿患者7万元。 而次要责任承担的比例通常在20% - 40%左右。这表明患者自身的因素等对损害结果也有一定影响,医疗机构不需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例如同样是10万元的损失,若医疗机构承担30%的次要责任,那么赔偿金额就是3万元。不过,这些比例并不是绝对的,在具体案件中,法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裁量。如果医疗过错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那么主要责任的比例可能会更接近90%;反之,如果患者自身疾病状况对损害结果影响较大,主要责任的比例可能会相对降低。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