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怎样判断疏忽大意的过失能否成立?

我在一件事情上可能存在疏忽的情况,现在担心会被认定为疏忽大意的过失。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怎样去判断疏忽大意的过失到底能不能成立,想了解判断的标准和方法,这样我心里也能有个底。
展开 view-more
  • #疏忽过失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领域,疏忽大意的过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要判断疏忽大意的过失能否成立,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考量。首先是行为人是否有预见义务。预见义务是指行为人在行为时,根据法律规定、职务要求、社会生活准则等,有责任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例如,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基于其职业要求,有预见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义务。这一义务的来源广泛,法律条文虽未一一列举,但在司法实践中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其次是行为人是否有预见能力。这涉及到行为人自身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因素。不同的人由于其自身条件不同,预见能力也有所差异。比如,一个经验丰富的电工和一个没有任何电气知识的人,对于电气操作可能产生的危险的预见能力是不同的。法律要求判断预见能力时,要结合行为人自身的实际情况。一般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标准,既要考虑行为人自身的能力,也要考虑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下,一般人是否能够预见。 最后是行为人是否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疏忽大意表现为行为人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粗心大意。如果行为人已经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但仍然无法预见危害结果的发生,那么就不能认定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例如,在某些突发的、难以预料的情况下,即使行为人谨慎行事,也可能无法预见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一法律条文为判断疏忽大意的过失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判断疏忽大意的过失能否成立,需要综合考虑预见义务、预见能力以及是否因疏忽大意而未预见这几个方面,同时结合具体的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进行分析。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