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该如何妥善保管?


遗产的妥善保管在法律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下面将为您详细解释这一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遗产保管人。遗产保管人是指对死者遗产负责保存和管理的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一条规定,存有遗产的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吞或者争抢。这意味着,只要是实际占有遗产的人,都有责任成为遗产保管人,妥善保管遗产。比如,老人去世后,子女谁实际控制着老人的房产、存款、贵重物品等,谁就有义务保管好这些遗产。 那么,遗产保管人有哪些义务呢?第一,要防止遗产毁损、灭失。这就要求保管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遗产的安全。如果是房产,要定期检查房屋状况,防止因年久失修导致损坏;如果是存款,要妥善保管好银行卡和密码,确保资金安全。第二,不得擅自使用和处分遗产。保管人只是负责保管遗产,没有权利随意使用或处置遗产。除非是为了遗产的保值、增值或者为了支付遗产的相关费用,比如为了防止房屋闲置贬值而出租房屋,但租金收入仍属于遗产范畴。第三,要及时通知其他继承人和有关单位。在知道被继承人死亡后,保管人应尽快通知其他继承人,告知他们遗产的情况。如果涉及到国家财产,还需要通知相关的国家单位。 当存在多个遗产保管人时,他们需要共同协商,确定保管方案。比如,对于老人留下的金银首饰,几个子女都有保管意愿,那么可以协商轮流保管或者共同委托一个可靠的人保管。在保管过程中,如果出现纠纷,各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此外,如果遗产保管人因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遗产受损,其他继承人有权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例如,保管人明知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却不进行维修,导致房屋倒塌,那么其他继承人可以要求保管人赔偿相应的损失。 总之,遗产的妥善保管是为了确保遗产能够公平、合理地分配给继承人。遗产保管人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保护好遗产的安全和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