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专项应付款的会计分录?


在会计工作中,专项应付款是企业接受国家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款项所形成的不需要以资产或增加其他负债偿还的负债。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专项应付款会计分录的做法。 首先,当企业收到专项拨款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等相关规定,会计分录应这样编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这是因为企业收到了专项的资金,银行存款增加,同时形成了专项应付款这一负债。例如,企业收到政府拨入的用于特定研发项目的款项100万元,分录就是:借:银行存款 1000000,贷:专项应付款 1000000。 接着,在使用专项应付款时,又分为不同的情况。如果是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在购置时,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按照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情况,将专项应付款逐步转为资本公积。比如,用专项款购买了一台价值50万元的设备,分录为:借:固定资产 500000,贷:银行存款 500000。在后续计提折旧时,按折旧金额,借:专项应付款,贷:资本公积。 如果专项应付款用于费用性支出,像支付研发人员工资等,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例如,支付研发人员工资20万元,分录为:借:专项应付款 200000,贷:应付职工薪酬 200000。 最后,当专项项目完成后,对于形成资产的部分,将对应的专项应付款转入资本公积;对于未形成资产需要核销的部分,报经批准后,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相关科目;如有结余需要上交的,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比如,项目完成后,有10万元结余需要上交,分录为:借:专项应付款 100000,贷:银行存款 100000。 总之,编制专项应付款的会计分录要根据款项的不同用途和项目的不同阶段,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处理,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