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簿凭证应该如何管理?


帐簿凭证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来规范这一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帐簿和凭证的概念。帐簿就是企业用来记录各种经济业务的账本,有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凭证则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像发票、收据、入库单等都属于凭证。它们是企业核算和税务机关检查的重要依据。 在帐簿设置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帐簿。这里所说的纳税人,就是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从事经营活动的主体。而且,帐簿的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对于凭证管理,尤其是发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有着严格的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关于帐簿凭证的保存,《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了不同类型帐簿凭证的保管期限。比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保管期限一般为30年,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保管期限也是30年。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帐簿凭证,不得擅自销毁。在保管期限未满前,即使企业已经停止经营,也不能随意丢弃这些资料。 另外,如果企业违反帐簿凭证管理规定,将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纳税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帐簿或者保管记帐凭证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总之,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帐簿凭证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避免因违反规定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