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伤人后交强险该怎么调解?


当发生撞伤人且涉及交强险调解的情况时,我们需要清楚整个调解的流程和相关法律依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交强险。交强险,全称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它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这是为了保障交通事故中受害人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赔偿而设立的一项制度。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由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保险金。保险公司应当自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1日内,书面告知被保险人需要向保险公司提供的与赔偿有关的证明和资料。所以,在撞伤人之后,作为车主也就是被保险人,要第一时间向自己投保的保险公司报案,申请赔偿保险金,并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明和资料,比如事故责任认定书、伤者的医疗费用清单、病历等。 接下来进入调解阶段。调解可以由交警部门主持,也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如果选择由交警部门主持调解,交警会根据事故的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在调解过程中,会确定伤者的损失情况,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对于医疗费,要以医院出具的正式票据为准;误工费则根据伤者的收入情况和误工时间来确定;护理费按照护理人员的收入或者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双方当事人要在交警的引导下,就赔偿金额进行协商。保险公司会根据交强险的责任限额和相关规定,在责任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交强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例如,在有责任的情况下,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8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 如果双方自行协商调解,同样要明确各项赔偿项目和金额。在协商时,车主一方要积极与伤者沟通,了解其需求和实际损失情况,同时依据法律规定和保险条款,合理确定赔偿金额。在达成调解协议后,要签订书面的调解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赔偿的方式和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调解过程中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那么伤者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赔偿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判决。总之,在撞伤人后进行交强险调解时,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确保伤者能够得到应有的赔偿,同时也保障车主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