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如何才能履行?


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全面、适当地完成各自承担的合同义务,使债权人的权利得以实现的行为。合同履行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交易秩序至关重要。以下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合同如何履行。 首先是履行主体。通常情况下,合同履行主体就是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也就是买方和卖方。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合同也可以由第三人代为履行。比如甲和乙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乙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及时交付货物,经过甲的同意后,乙可以让丙代为交付货物。不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也就是说,如果丙交付的货物不符合要求,责任还是由乙来承担。 其次是履行标的。履行标的是指合同债务人必须实施的特定行为,如交付货物、提供劳务、支付价款等。合同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比如合同约定交付苹果,就不能用梨来代替。而且交付的标的要符合质量要求,如果质量不符合约定,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请求对方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然后是履行期限。履行期限是指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和债权人接受履行行为的时间。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合同中约定了履行期限,债务人就应该在这个期限内履行。若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这是《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条第四项的规定。 接着是履行地点。履行地点是债务人履行债务、债权人受领给付的地点。它直接关系到履行的费用和时间。当事人应当在约定的地点履行。如果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这也是《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一条第三项的规定。 最后是履行方式。履行方式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的具体做法,如一次履行还是分期履行,是现实交付还是简易交付等。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履行方式履行合同。如果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例如,在运输合同中,如果没有约定是采用公路运输还是铁路运输,就应当选择最有利于货物安全、及时到达目的地的运输方式。总之,合同履行需要当事人全面、正确地遵守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以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




- 张凯去咨询已服务867人响应1小时内
- 闫旭东去咨询已服务2530人响应1小时内
- 刘琳去咨询已服务3654人响应1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