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合同诈骗,合同诈骗的形式有哪些?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以下将介绍合同诈骗的常见形式以及预防措施。 合同诈骗常见形式如下:首先是虚构事实诈骗,不法分子会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比如声称自己是某知名大公司员工,实际上与该公司毫无关系,通过这种虚假身份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其次是虚假担保诈骗,犯罪人会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例如用已经作废的房产证来骗取对方信任签订合同。还有履行欺诈,即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比如先按时交付一小批合格货物,让对方放松警惕,后续再交付大量劣质货物或者直接卷款跑路。 预防合同诈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在签订合同前,要认真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和资信情况。可以通过工商登记查询、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对方公司是否真实存在、经营状况如何等。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相关证件是否齐全有效。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所以签订合同时,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对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要明确具体,避免模糊不清产生歧义。如果合同条款存在不合理或不公平的地方,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要妥善保管合同相关的证据,如合同文本、往来信函、邮件、转账记录等。一旦发生纠纷,这些证据可以为自己的主张提供有力支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对方的履行情况。如果发现对方有违约行为或者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如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暂停履行合同等,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