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中的医疗纠纷该如何防范?


在医患关系中,防范医疗纠纷至关重要。以下从几个方面为您介绍防范医疗纠纷的方法和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医疗机构应加强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或者备案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这意味着医院要保证自身的诊疗能力与登记相符,不能超范围行医。例如,一家小诊所不能开展大型手术等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医疗活动。同时,要严格规范医疗人员的资质,确保医生、护士等都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 其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关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对医疗质量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诊疗规范和常规,认真询问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比如,在手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告知患者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 再者,加强医患沟通也不容忽视。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所提咨询、意见进行解释说明并按规定进行处理,对患者所提疑问及时予以核实、自查,并指定有关人员与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医生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向患者充分说明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情况,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过程,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信任度。 另外,妥善保管病历资料。《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病历是医疗过程的重要记录,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证据。医院要保证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不得随意涂改、伪造病历。 最后,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鼓励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可以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经济赔偿,减轻其经济负担,有助于纠纷的顺利解决。 总之,防范医疗纠纷需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患者也要积极配合治疗,理性对待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