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肇事逃逸该如何取证?


酒后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取证对于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至关重要。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的取证方法及依据。 首先,我们可以从现场勘查方面取证。事故现场往往留存着很多关键线索,例如刹车痕迹。刹车痕迹的长度、形状等能反映出车辆当时的行驶速度和刹车状态,通过专业的测量和分析,就可以推测出事故发生时的情况。车辆碰撞后的碎片也很重要,不同材质、形状的碎片能帮助确定肇事车辆的品牌、型号等信息。此外,遗留物品,像肇事者可能遗落在现场的帽子、眼镜等,上面可能有其指纹、毛发等生物信息,这些都能成为确定肇事者身份的重要证据。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交通警察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收集证据。 证人证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证据来源。现场的目击证人能够提供关于肇事车辆和肇事者的详细信息,比如车辆的颜色、车牌号、肇事者的外貌特征、行为举止等。警方会通过询问证人来获取这些信息,证人应当如实提供证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监控视频是现代取证的有力手段。道路上的监控摄像头、附近商家的监控设备等都可能记录下事故发生的全过程。通过调取这些监控视频,可以清晰地看到肇事车辆的行驶轨迹、逃逸方向,甚至可能拍到肇事者的面部特征。公安机关有权依法调取相关监控视频作为证据。 酒精检测也是认定酒后肇事的关键环节。如果在事故发生后不久能够找到肇事者,应当及时对其进行酒精检测。常见的检测方式有呼气酒精检测和血液酒精检测。呼气酒精检测操作相对简便、快捷,但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血液酒精检测结果更为准确,是认定酒后驾驶的重要依据。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饮酒后驾车;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醉酒后驾车。 最后,车辆技术鉴定也不可或缺。对肇事车辆进行全面的技术鉴定,包括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灯光系统等是否存在故障或安全隐患。这些鉴定结果可以帮助判断事故发生是否与车辆本身的问题有关,也能进一步确定肇事者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