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称“驰名商标”应该如何定性?
我是个小商家,之前不了解规定,在宣传里伪称自家商品是“驰名商标”。后来听说这可能有问题,我就慌了。现在我特别想知道,这种伪称“驰名商标”的行为在法律上会怎么定性,会面临什么后果,心里一直悬着。
展开


在商业活动中,伪称“驰名商标”是一种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定性的行为。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相关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驰名商标”的概念。“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四条规定,驰名商标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等因素。 接着,我们来看看伪称“驰名商标”的定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罚款。这就表明,伪称“驰名商标”的行为违反了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这种行为会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误以为该商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质,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同时,也会对其他合法经营的商家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此外,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如果伪称“驰名商标”的行为给其他商标权利人造成了损害,权利人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综上所述,伪称“驰名商标”的行为在法律上有明确的定性,不仅会面临行政处罚,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诚信经营,避免因违法行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