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事求是降低企业改制成本?


企业改制是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而进行的重要变革,降低改制成本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法律层面,有多种途径可以实事求是地降低企业改制成本。 首先,从税收政策方面来看。国家为了鼓励企业改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有关土地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土地增值税、契税等可能会得到减免。例如,企业整体改制,包括非公司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对改制前的企业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转移、变更到改制后的企业,暂不征土地增值税。这一政策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在土地资产处置方面的成本。 其次,在人力资源成本上,《劳动合同法》也有相关规定保障企业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当企业因改制需要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只要符合法定程序,如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就可以进行裁员。这样既能满足企业改制对人员结构调整的需求,又能避免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支出。同时,对于一些因改制导致劳动合同变更的情况,企业与员工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内容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员工队伍,减少因人员变动带来的额外成本。 再者,在资产处置方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可以合理评估和处置资产。例如,对于闲置资产的处理,如果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公开拍卖或转让,不仅可以盘活资产,还能避免资产的闲置浪费和维护成本。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只要遵循合法合规的程序,就可以保证资产处置的公平公正,降低潜在的法律风险和成本。 此外,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来降低成本。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会出台针对企业改制的专项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企业可以积极申请这些政策支持,以减轻改制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从而降低改制成本。 总之,企业要降低改制成本,需要深入了解和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从税收、人力、资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