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没有找到证据的案子该如何处理?

我涉及一个案子,警方调查了很久,但一直没有找到相关证据。我不知道这种情况下案子会怎么发展,是会一直拖着,还是会有其他的处理方式?我现在心里很没底,想了解一下法律上对于这种没有找到证据的案子是怎么规定的。
展开 view-more
  • #证据不足
  • #刑事诉讼
  • #民事诉讼
  • #行政诉讼
  • #疑罪从无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没有找到证据的案子,不同的诉讼阶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刑事诉讼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如果经过侦查后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应当撤销案件。这里的“没有证据”指的是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来证明犯罪事实。例如,只有一些间接的、关联性不强的线索,不能确凿地指向犯罪嫌疑人。 当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这是为了防止对犯罪嫌疑人的不当追诉,保障其合法权益。比如,在一些盗窃案件中,仅有被害人的陈述,但没有现场的监控录像、指纹等关键证据,也没有证人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盗窃行为,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属于证据不足。 在审判阶段,如果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认为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体现了“疑罪从无”的原则,即当对被告人是否有罪存在疑问时,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 在民事诉讼中,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一方当事人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例如,在合同纠纷中,主张对方违约的一方,如果不能提供合同、违约行为的证据等,法院可能不会支持其诉讼请求。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如果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若被告没有证据证明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法院可能会判决撤销该行政行为。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