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不足的案子如何释放人?


在法律领域中,证据不足的案子释放人是有明确规定和流程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首先,要理解“证据不足”的概念。证据不足指的是司法机关所掌握的证据,无法达到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的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认定犯罪需要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如果证据不满足这些要求,就属于证据不足。 在不同的诉讼阶段,证据不足时释放人的程序有所不同。在侦查阶段,如果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后发现证据不足,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一旦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就会被立即释放。这是因为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有权力对案件进行初步的审查和判断,如果发现证据不支持继续追究刑事责任,就应及时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进行全面审查。如果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如果被不起诉人在押,应当立即释放。也就是说,当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后,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被释放。 在审判阶段,如果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认为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所以,一旦法院作出无罪判决,被告人会马上被释放。总之,在证据不足的案子中,释放人需要依据不同的诉讼阶段,按照相应的法律程序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