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无罪后工资如何恢复?


再审无罪后工资恢复问题,涉及公民因司法错误遭受权益损害后的权益救济。下面为您详细阐述相关法律规定和恢复工资的具体办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再审无罪的含义。再审无罪是指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当事人最初被判定有罪并执行刑罚,但经过再审程序后,法院判定当事人无罪。这意味着之前的有罪判决是错误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六条第二项规定,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造成财产损坏或者灭失的,依照本条第三项、第四项的规定赔偿;应当返还的财产损坏的,能够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应当返还的财产灭失的,给付相应的赔偿金;财产已经拍卖或者变卖的,给付拍卖或者变卖所得的价款;变卖的价款明显低于财产价值的,应当支付相应的赔偿金;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返还执行的罚款或者罚金、追缴或者没收的金钱,解除冻结的存款或者汇款的,应当支付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对财产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该法条虽未直接提及工资恢复,但为赔偿提供了原则性规定。此外,《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工资待遇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行政、刑事处罚的,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和受处罚期间,停发工资待遇,按本人原基本工资的75%计发生活费,不计算工作年限。如果再审宣告无罪或免予刑事处罚,恢复工资待遇,补发被减发和扣发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 接下来谈谈工资恢复的具体步骤。第一步,当事人应尽快向原工作单位提出恢复工资的申请,并提交再审无罪的判决书等相关证明材料。第二步,原工作单位在收到申请和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再审判决书的真实性、与工资恢复的关联性等。第三步,经审核无误后,单位应按照规定恢复当事人的工资待遇,并补发再审无罪判决生效前停发的工资。补发工资的标准应按照当事人原工资水平执行,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如果单位拒绝恢复工资或在补发工资问题上存在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一是与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其依法恢复工资待遇。二是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通过仲裁程序解决争议。三是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再审无罪后工资恢复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当事人应当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恢复工资。同时,相关单位也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