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强制执行中止恢复?


强制执行中止恢复申请是在执行程序中,当执行因法定事由而中止后,在中止的情形消失时,申请人向法院提出恢复执行程序的请求。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这其中涉及的法律概念以及申请流程等内容。 首先,我们要了解强制执行中止的概念。强制执行中止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某种特殊情况而暂时停止执行程序,等这种情况消失后,执行程序再继续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接下来谈谈恢复强制执行申请的流程。当导致执行中止的情形消失后,申请人就可以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交恢复执行申请书。申请书要写清楚申请人和被执行人的基本信息,申请恢复执行的事实和理由等内容。同时,要附上能证明中止情形已消失的相关证据材料。比如,如果是因为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而中止,现在发现被执行人有了新的财产线索,就要提供这些财产线索的相关证据。 关于申请恢复执行的时间,法律并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只要中止情形消失,申请人随时都可以提出申请。但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建议申请人在知道中止情形消失后尽快申请。 法院在收到恢复执行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如果审查认为符合恢复执行的条件,就会裁定恢复执行,并重新启动执行程序。在恢复执行过程中,法院会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等执行措施,以实现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申请强制执行中止恢复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证据。申请人要密切关注被执行人的情况,在中止情形消失后及时申请恢复执行,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