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后如何进行私下协商赔偿?


肇事逃逸后进行私下协商赔偿,首先要明确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肇事逃逸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在进行私下协商赔偿时,第一步是要主动联系受害方。可以通过交警部门获取对方的联系方式,诚恳地向对方道歉,表达自己愿意承担责任和赔偿损失的态度。 接下来,需要确定赔偿的范围。赔偿范围一般包括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财产损失比如车辆的维修费用、车上物品的损坏赔偿等;间接损失例如因车辆损坏无法正常使用而产生的合理交通费用等。对于人身伤害,还需要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这些赔偿项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中有明确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在协商赔偿金额时,双方可以参考相关的市场价格和实际损失情况。如果对某些赔偿项目的金额存在争议,可以共同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协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可以签订书面的赔偿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赔偿的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内容。同时,保存好支付凭证,以防日后出现纠纷。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双方可以私下协商赔偿,但肇事逃逸的行为依然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处罚。私下协商赔偿并不能免除逃逸者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如果逃逸行为构成犯罪,还将面临刑事处罚。因此,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停车,保护现场,积极救助伤者,并及时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