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实测面积误差超过3%的部分该如何结算?


在购房过程中,房屋实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存在误差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当误差超过3%时,法律对于这部分面积的结算有明确规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面积误差比的计算方式。面积误差比 =(实测面积 - 合同约定面积)÷ 合同约定面积 × 100%。这是判断误差是否超过3%的关键公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当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时,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按照约定的价格补足,面积误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承担,所有权归买受人。例如,合同约定房屋面积为100平方米,每平方米单价为1万元,实测面积为105平方米。面积误差比为(105 - 100)÷ 100 × 100% = 5%,超过了3%。那么,3%以内(即3平方米)的房价款3万元由购房者补足,而超出3%部分(即2平方米)的房价款2万元由开发商承担,这2平方米的所有权归购房者。 当房屋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时,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出卖人返还买受人,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双倍返还买受人。比如,合同约定面积为100平方米,实测面积为94平方米。面积误差比绝对值为(100 - 94)÷ 100 × 100% = 6%,超过了3%。3%以内(即3平方米)的房价款3万元及相应利息由开发商返还购房者,超出3%部分(即3平方米)的房价款6万元(双倍返还)也由开发商支付给购房者。 此外,如果双方在购房合同中对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有特别约定,那么应按照合同约定执行。但如果合同约定违反了上述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该约定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购房者在遇到房屋实测面积误差超过3%的情况时,应仔细查阅购房合同的相关条款,并依据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若与开发商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