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发生争议该如何解决?


当消费者权益发生争议时,有多种解决途径。 首先是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这就是消费者和经营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直接对话沟通,把事情说清楚,分清责任,进而达成和解协议解决问题。比如你买的商品有小瑕疵,和商家协商,商家同意给你一定补偿或者换货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支持消费者和经营者通过这种友好的方式解决争议 。 其次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消费者协会是专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群众性组织。如果和商家协商不成,就可以拨打12315向消协投诉。消协会受理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利用其专业性和中立性来调解双方矛盾 。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也是一种办法。当与经营者协商得不到解决时,可直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比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向他们反映购买的东西存在质量等问题,并告知是哪个经营者卖的,行政部门会依法处理 。 还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仲裁,简单说就是各方当事人根据之前达成的仲裁协议,将案件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不过前提是之前和经营者有仲裁协议 。 最后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解决消费争议的司法手段。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对案件行使审判权,依法对消费纠纷案件进行裁决。这一般是在其他途径都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时采用的最终办法。 相关法律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概念: 仲裁:各方当事人根据已达成的仲裁协议,将案件提交有关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活动。 民事诉讼: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