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费如何进行诉讼?


如果要进行赡养费诉讼,以下是具体的步骤和要点: 首先是起诉前的准备。要撰写一份追索赡养费用的起诉状,在起诉状里,要把原告(也就是主张赡养费的父母)、被告(子女)的基本信息写清楚,比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还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也就是要求子女支付多少赡养费,以及说明要求支付赡养费的事实和理由。 接着要收集证据。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的证据有很多种,像书证,比如老人生活困难的费用支出凭证、子女拒绝支付赡养费的书面回复等;物证,例如老人因生活困难而居住环境简陋的照片等;还有证人证言,比如邻居能证明子女没有照顾老人生活的证言等。这些证据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对证据的要求。同时,还需准备存在抚养、赡养关系的证据,像户口簿、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的证明等;如果老人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也要准备相关的生活支出凭据,比如基本生活开销、生病治疗费用、护理费用等凭证 。 然后是确定管辖法院。如果子女都居住在同一个地方,那么可以到子女所在地法院起诉;要是子女分别居住在不同地点,也可以选择向父母亲户籍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这是为了方便老人进行诉讼,考虑到了追索赡养费官司的特殊性。 之后就是正式的诉讼流程了。将收集整理好的证据制作成详细的证据清单,和起诉状一起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立案。法院收到材料后,会决定是否受理该诉讼。如果受理,会在法定时间内向对方发送起诉状副本,接着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传票。到了开庭的时候,双方要按时参加,在法庭上陈述事实、出示证据、进行辩论等。最后,法院会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并通知领取判决书。如果对判决结果不满意,在规定时间内还可以选择上诉;若判决生效后子女不履行支付赡养费的义务,那么老人可以申请进入执行阶段 。 另外,关于赡养费诉讼还有一些特殊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在赡养费案件中,若权利义务关系清晰,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法院可以裁定先予执行,这能解决老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紧迫需求。而且赡养纠纷诉讼费参照普通民事案件收费标准,但符合条件的可以免除诉讼费,比如追索赡养费的当事人就符合免交诉讼费的条件。 相关概念: 先予执行:就是在案件判决之前,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一方当事人预先履行一定义务的措施,在赡养费案件里,能让老人提前获得部分费用,保障生活。 管辖权:指的是哪个法院有权受理这个案件,确定管辖权能保证诉讼在合适的法院进行。 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因经济确有困难,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予以准许的制度,在赡养费案件中,符合条件的老人可以申请免交诉讼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