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被征收拿不到钱该怎么起诉?


当土地被征收却拿不到钱时,我们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具体的起诉步骤和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需要明确被告是谁。在土地征收补偿纠纷中,被告通常是作出征收决定或者负责补偿事宜的行政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若土地被征收却未获得补偿,可将相关行政机关列为被告。 其次,要收集充分的证据。证据是诉讼的关键,它能帮助我们证明自己的主张。证据包括土地权属证明,如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宅基地使用证等,这些可以证明你对被征收土地拥有合法权益;征收公告、补偿协议等文件,能证明存在土地征收行为以及双方约定的补偿内容;沟通记录,像与征收部门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明你曾就补偿款问题进行过沟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 然后,撰写行政起诉状。起诉状中要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诉讼请求,也就是你希望法院判决被告履行什么义务,比如支付补偿款、承担诉讼费用等;事实和理由部分,详细说明土地被征收的情况、未拿到补偿款的经过等。 最后,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般来说,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之后,按照法院的通知参加庭审,在庭审过程中,要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证据,配合法院查明事实。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总之,通过合法的诉讼途径,我们可以维护自己在土地征收补偿中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