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理解‘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的法律含义?

我在了解法律知识时看到‘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这句话,不太明白它在法律上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这里的‘私罪’和‘公罪’具体指什么,在法律中有什么体现,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释。
展开 view-more
  • #公私罪界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这一表述在法律语境中有其独特的内涵。 首先来解释“私罪”。从法律角度看,私罪主要是指个人为了谋取私利而实施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个人的私欲,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者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比如,常见的贪污受贿行为,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这就是典型的私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私罪是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一旦触犯,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为它严重破坏了社会的法治秩序和公共利益。 接着说“公罪”。公罪通常是指公职人员在履行公共职责过程中,由于工作失误或者在探索创新过程中出现的过错,但并非出于个人私利。例如,政府部门在推动一项新的公共政策实施时,因为对情况预估不足,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工作人员并没有从中谋取个人利益。在法律上,对于公罪的认定和处理相对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一定损失或失误的,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而不是像对待私罪那样进行严厉惩处。这是因为在公共事务管理中,鼓励公职人员积极作为、勇于创新,不能因为可能出现的失误就束缚他们的手脚。 “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强调了法律对于不同性质过错的区分对待。私罪因为其主观恶意和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而对于公罪,在合理范围内,法律给予一定的包容,以促进公职人员积极履行职责,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