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理解“法不授权不可为,法不禁止即可为”?

我在了解法律知识时看到“法不授权不可为,法不禁止即可为”这句话,不太明白它的具体含义。想知道这两句话分别适用于哪些主体,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体现,能不能给我举些例子帮助理解呀?
展开 view-more
  • #法律原则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法不授权不可为,法不禁止即可为”是两个重要的法律原则,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主体,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法不授权不可为”主要针对的是行政机关等公权力主体。这一原则意味着,行政机关的所有行为都必须有法律的明确授权。也就是说,行政机关不能做法律没有允许他们做的事情。这是为了防止公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必须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这就体现了“法不授权不可为”,行政机关如果没有法律授权,就不能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处罚。再比如,政府部门要征收公民的土地,必须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如果没有法律授权,就不能随意征收。 “法不禁止即可为”则主要适用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私权利主体。它的意思是,只要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行为,公民和组织就可以自由去做。这一原则给予了公民和组织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在法律的框架内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它规定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例如,在市场经营中,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行业和经营方式,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去尝试和开展。这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总之,“法不授权不可为”约束公权力,“法不禁止即可为”保障私权利,两者共同构成了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