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财产协议书怎么写才有法律效力?


婚后财产协议书是夫妻双方在婚后就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等方面达成的书面约定。要使婚后财产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签订协议的双方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夫妻双方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并且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一方存在精神障碍等无法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情况,那么签订的协议可能会被认定无效。 其次,协议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也就是说,签订协议时双方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是自愿达成的约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如果一方以威胁对方生命安全等方式迫使对方签订协议,那么该协议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再者,协议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比如,协议不能约定将夫妻共同财产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或者约定的内容严重违反社会道德风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在格式方面,婚后财产协议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双方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等;财产的范围,要明确列举出哪些是夫妻共同财产,哪些是个人财产;财产的归属约定,即明确哪些财产归谁所有;以及其他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事项,如债务的承担等。同时,协议最好由双方签字并注明签订日期。 最后,虽然法律并没有强制要求婚后财产协议书必须经过公证,但公证可以增强协议的证明力。经过公证的协议,如果没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法院一般会直接采信。总之,一份有效的婚后财产协议书需要在主体、意思表示、内容等方面都符合法律规定,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