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法院会如何判决?


当发生医疗事故纠纷闹到法院时,法院会按照严谨的流程和依据来进行判决。 首先,法院会全面调查认定事实。这其中涵盖医疗行为的整个过程,比如医生从接诊到治疗采取了哪些措施;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像是手术流程是否合规、用药是否恰当;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经过,即患者最初是什么病,治疗过程中病情如何发展变化等。法院一般会通过专业的医学鉴定以及证据收集来搞清楚这些情况,以此确定医疗事故是否真的存在以及严重程度。 接着,在判断责任阶段,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一方面,看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有没有过错,例如有没有违反医疗常规,像该做的检查没做,不该用的药却用了;有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比如对患者的特殊体质没有引起重视等。另一方面,也会考虑患者自身病情和体质等因素对医疗结果的影响。要是医疗机构存在明显过错,并且这个过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因果关系,那么医疗机构通常要承担主要责任;要是患者自身也有一定过错,比如不遵医嘱,法院就会根据双方过错程度确定责任分担比例。 最后,法院依据认定的事实和确定的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出具体判决。判决内容常常包括医疗机构要对患者进行赔偿,赔偿项目有很多,像医疗费,就是患者因为治疗事故造成的伤害而花费的医疗费用;误工费,是患者因事故耽误工作造成的收入损失;护理费,是患者需要专人护理产生的费用;残疾赔偿金,如果患者因事故落下残疾,给予的相应赔偿等,这些赔偿是为了弥补患者因医疗事故遭受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在一些严重的医疗事故中,如果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规定,会构成医疗事故罪,涉事责任人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相关概念: 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