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工资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在日常工作中,工资是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应得的报酬,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然而,有些用人单位会以各种理由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其中一些扣工资的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扣工资违法行为及相应的法律依据。 首先,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扣工资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如果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工资数额和支付方式,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擅自扣减工资,就违反了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例如,劳动合同约定每月工资为5000元,用人单位无故将工资扣至4000元,且没有合理的依据,这种行为就是违法的。 其次,因劳动者迟到、请假等轻微违纪过度扣工资也是违法的。虽然用人单位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但扣工资的幅度应当合理。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比如,员工迟到一次,用人单位扣除其当天全部工资,这显然属于过度扣工资,是不合法的。 再者,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后扣工资抵偿也是违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如果用人单位已经收取了劳动者的财物,又通过扣工资的方式来抵偿,这种行为是双重违法的。 另外,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等非劳动者原因扣工资,且未经法定程序也违法。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但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经过这些法定程序,擅自扣减劳动者工资,就是违法行为。 最后,因劳动者拒绝不合理加班而扣工资同样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如果劳动者拒绝不合理的加班要求,用人单位以此为由扣工资,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用人单位的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总之,劳动者要了解自己的工资权益,当遇到用人单位违法扣工资的情况时,要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