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入职属于什么罪?
我最近了解到有人冒名顶替入职了一家公司,这让我挺疑惑的,不清楚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到底怎么定性。我想知道冒名顶替入职到底属于什么罪,会受到怎样的处罚,以及对公司和被冒名的人有什么影响。
展开


冒名顶替入职可能涉及不同罪名,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可能触犯诈骗罪。诈骗罪,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欺骗手段,让对方产生错误认识,然后基于这个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使自己或第三人获得财产,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在冒名顶替入职中,如果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比如编造虚假身份信息)或者隐瞒真相(隐瞒真实身份),让用人单位基于错误认识录用并支付工资等报酬,且达到一定数额标准,就可能构成诈骗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次,还可能构成冒名顶替罪。冒名顶替罪侵犯的是社会正常管理秩序以及他人接受教育、工作、待遇等权利。如果冒名顶替者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等特定资格,就构成此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二规定,犯冒名顶替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如果冒名顶替入职行为未达到上述犯罪标准,也违反劳动法,属于欺诈行为,劳动合同可能无效。但劳动者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报酬。 相关概念: 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冒名顶替罪: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特定资格,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