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法中对养老育幼照顾病残是如何规定的?
我家里老人年纪大了,还有个生病的亲戚需要照顾,我平时一直承担着养老育幼、照顾病残的责任。我想了解下,在继承法里,对于像我这种情况是怎么规定的,我会不会在遗产分配上有一些优势呢?
展开


在我国继承法中,养老育幼、照顾病残是重要的原则和精神体现,在相关法律条文里有诸多具体规定。 首先,从法定继承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但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这里所说的“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人,往往就是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病残者。比如,家里有年迈体弱、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人,或者有残疾且无法正常工作获取收入的亲属,在分配遗产时,他们会适当多分。这是基于保障他们基本生活需求的考虑,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其次,对于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如果有人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起了养老育幼、照顾病残的主要责任,像长期照顾年迈的父母,或者抚养未成年的弟妹,又或者悉心照料生病残疾的亲属,那么在分配遗产时,法律会倾向于给予其更多的份额。这也是对这种善良行为和责任担当的一种鼓励和认可。 再者,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如果继承人有能力去照顾老人、孩子或者病残者,却选择逃避责任,那么在遗产分配时,法律不会让其占到便宜。这从反面强调了养老育幼、照顾病残的重要性。 此外,在遗嘱继承方面,如果遗嘱人没有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这也是为了保障那些需要被照顾的人的基本权益,防止遗嘱人通过遗嘱的方式让他们陷入生活困境。 总之,我国继承法在多个方面都体现了养老育幼、照顾病残的原则,既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也鼓励人们积极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