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遗产法有哪些相关司法解释?

我家里最近涉及到遗产分配的事情,不太清楚遗产法方面的具体规定。想知道遗产法有哪些相关的司法解释,这些解释在实际的遗产分配中是怎么起作用的,能帮我更好地理解遗产法的具体应用。
展开 view-more
  • #遗产继承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我国,并没有专门的“遗产法”,涉及遗产继承等相关事宜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继承编来规范。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以下为你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司法解释。 首先是关于继承开始的时间和死亡先后顺序的确定。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继承编解释(一)》进一步明确,在同一事件中死亡的,死亡时间的确定对于遗产的分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次是关于遗嘱效力的规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继承编解释(一)》中对于遗嘱效力的认定有更细致的解释。比如,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再者,对于遗产的范围,《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继承编解释(一)》对一些特殊财产是否属于遗产进行了说明。例如,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股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等,只要是合法取得的,都可以作为遗产进行继承。 另外,关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继承编解释(一)》对子女、父母等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最后,在遗产分割方面,《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条规定,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继承编解释(一)》对于如何合理分割遗产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比如在分割房屋等不动产时,要充分考虑各继承人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等。这些司法解释对于准确理解和适用遗产继承相关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处理遗产继承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