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权公证有哪些处理方式?


继承权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律规定证明哪些人对被继承人的遗产享有继承权并证明其继承活动真实、合法的活动。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继承权公证常见的处理方式。 自行申请办理是一种常见方式。当事人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这里的当事人通常是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比如配偶、子女、父母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申请时,需提交相关材料,如继承人的身份证明、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遗产的产权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亲属关系证明可以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身份关系,一般由公安机关或者基层组织出具。 委托他人办理也是可行的办法。如果当事人因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前往公证机构办理,可以委托他人代理。但办理遗嘱、生存、收养关系等应当由本人办理公证的除外。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第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他人代理申办公证,但申办遗嘱、遗赠扶养协议、赠与、认领亲子、收养关系、解除收养关系、生存状况、委托、声明、保证及其他与自然人人身有密切关系的公证事项,应当由其本人亲自申办。委托他人办理时,代理人需要提交授权委托书及本人的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要明确委托事项、权限和期限等内容。 对于一些情况复杂或者涉及重大利益的继承权公证,公证机构可能会主动进行调查核实。公证机构会通过询问证人、查阅档案、核实财产等方式,确保公证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公证机构对申请公证的事项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按照有关办证规则需要核实或者对其有疑义的,应当进行核实,或者委托异地公证机构代为核实,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予以协助。比如,对于房产等大额遗产,公证机构可能会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实产权情况。 在办理继承权公证过程中,如果继承人之间对遗产继承存在争议,公证机构一般会要求继承人先通过协商、调解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只有在争议解决后,才能继续办理公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四)当事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有争议的。例如,多个继承人对遗产分配比例有不同意见,那么他们需要先就分配问题达成一致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确定分配方案,再申请办理继承权公证。 总之,在办理继承权公证时,当事人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并严格按照公证机构的要求提供材料、配合调查等,以确保公证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