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有哪些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处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指导。下面为你详细解释一些关键内容。 首先,明确了赔偿权利人和义务人。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赔偿义务人则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通俗来讲,就是受到伤害的人以及依靠受害人生活的人有权利要求赔偿,而造成伤害的人或者相关责任主体要承担赔偿义务。 关于赔偿范围,该解释规定了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比如,你因为受伤不能上班,耽误工作的这段时间少赚的钱就是误工费。 对于护理费,如果受害人需要他人护理,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在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方面,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死亡赔偿金则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此外,该解释还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作出了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精神损害抚慰金则要综合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来确定。 总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受害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让受害人在遭受人身损害后能够获得合理的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