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是怎么回事?
我公司有存货减值的情况,听说涉及递延所得税。我不太清楚存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到底是啥,怎么产生的,对公司财务有啥影响,也不知道在税务处理上有啥规定,希望懂的人给讲讲。
展开


存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涉及到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差异。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存货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是企业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时,对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部分计提的准备。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的存货可能不值原来入账的价值了,要把这部分减少的价值提前在账面上体现出来。 而递延所得税则是由于会计和税法在确认收入、费用等方面存在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在税法上,一般不承认企业计提的存货减值准备,只有当存货实际发生损失时,才允许在税前扣除。但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按照谨慎性原则计提了存货减值准备,这就导致了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了差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于存货减值准备来说,存货的账面价值因为计提了减值准备而降低,而计税基础还是按照税法规定的初始成本计算,这就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需要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 在未来期间,当存货实际发生损失或者减值因素消失,存货价值得以恢复时,企业在税务上可以扣除之前计提减值准备对应的损失,这时要转回之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 这种会计和税务处理的差异对企业财务报表会产生一定影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会减少当期所得税费用,从而增加当期净利润,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实际少交了税,只是在时间上进行了递延。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和税务申报时,需要准确把握存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