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计价方法有哪些?


存货计价方法指的是企业在计算存货成本时所采用的方式,不同的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在我国,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比。 首先是先进先出法。这种方法就像是排队一样,先进入仓库的存货会先被使用或者销售出去。也就是说,在计算发出存货成本时,按照最先购入存货的单价来计算。比如,企业先以10元每件的价格购入了100件存货,后来又以12元每件的价格购入了100件。当发出150件存货时,先按照10元每件的价格计算前面100件的成本,剩下的50件则按照12元每件计算。《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其次是加权平均法。它是用所有存货的总成本除以总数量,得出一个平均单价,然后用这个平均单价来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比如,企业在一个月内分三次购入存货,第一次购入100件,单价10元;第二次购入200件,单价11元;第三次购入150件,单价12元。那么这个月存货的总成本就是100×10 + 200×11 + 150×12 = 5000元,总数量是100 + 200 + 150 = 450件,加权平均单价就是5000÷450 ≈ 11.11元。发出存货时,就按照这个11.11元每件的单价来计算成本。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而且可以减少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还有个别计价法。这种方法是对每一批存货都单独进行计价。也就是说,能够准确地知道每一件存货的成本是多少,在发出存货时,就按照这件存货实际的购入成本来计算。比如,企业购入了一批特殊的、价值较高的存货,每一件都有独特的编号和成本记录,那么在销售这些存货时,就可以根据具体的编号和对应的成本来计算销售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能够分清批次、品种的存货,像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就比较适合采用个别计价法。 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经营特点、财务状况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税收等方面,所以选择合适的方法非常重要。同时,企业一旦选择了某种存货计价方法,就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果确实需要变更,应当在财务报表中说明变更的原因和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