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别人造谣是否犯法?
被别人造谣,造谣者的行为可能是犯法的。下面从不同的法律层面为你详细分析。
从民事法律角度来看,造谣行为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如果造谣者故意捏造虚假事实并进行散布,损害了他人名誉,被造谣者有权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比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例如,甲在网上编造乙有商业欺诈行为的虚假信息并广泛传播,导致乙的商业信誉受损,乙就可以依据民法典要求甲承担上述民事责任。
在行政法律方面,造谣行为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该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比如,丙在公开场合故意编造并散布丁的谣言,造成了一定的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丙进行治安处罚。
从刑事法律角度来说,造谣行为严重的可能构成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 治权利。这里的“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他人精神失常或自杀等严重后果等情况。例如,戊长期在网络上恶意造谣己的隐私,导致己精神崩溃并自杀,戊就可能构成诽谤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被别人造谣时,造谣者的行为很可能是违法甚至犯罪的,被造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不同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银行卡号被公安冻结了该怎么办?
专利以公司名义申请,离职后归谁?
怎样判定轻微肇事逃逸?
商场租赁合同可以解约吗?
童工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税务申报没通过该怎么办?
公布法律和发布命令有什么规定和区别?
企业怎样进行资产评估?
住宿经营者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由什么来处理?
身份证换领照片不合法是怎么回事?
社保不交的话会怎么样?
医保外责任险和医保外用药险有什 么区别?
国企裁员时会先裁哪些人?
养老项目的管理费用是如何规定的?
如何证明对方故意伤害?
仅凭支付宝转账记录是否能起诉?
被侵权人死亡后由谁来起诉?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征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劳动合同一次可以签几年?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