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逃出资属于民事还是刑事范畴?


抽逃出资既可能引发民事责任,也可能涉及刑事责任,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 民事责任方面 抽逃出资在民事上是指公司股东在公司成立后,非法抽回其出资的行为。这就好比几个人一起合伙开了一家店铺,每个人都出了钱作为开店的本钱,但是其中有人在店铺开业后,偷偷把自己出的钱拿走了,这就是抽逃出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如果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可以要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也就是说,被抽走的钱不仅要还回来,还要加上相应的利息。此外,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比如因为股东抽逃出资,导致公司资金不足,无法按时完成一个项目,从而产生了经济损失,抽逃出资的股东就要对这个损失进行赔偿。 ### 刑事责任方面 当抽逃出资的行为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就会触犯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里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通常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认定。比如抽逃出资的数额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较高,或者因为抽逃出资导致公司破产、无法偿还债务等严重后果,就可能被认定为构成犯罪。 总之,抽逃出资行为的性质和后果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在遇到抽逃出资的情况时,公司和相关利益方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返还出资和赔偿损失,而对于符合刑事立案标准的,司法机关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