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签完和解书就结案了吗?


在肇事事件中,签完和解书并不一定意味着案件就会自动结案,这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和解书。和解书是事故双方当事人就赔偿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的协议。它是双方意思自治的体现,意味着双方对于事故的处理结果达成了共识。比如,在交通事故中,双方就车辆维修费用、医疗费、误工费等赔偿项目协商好具体金额,并签订了和解书。 从民事角度来看,如果和解书涵盖了所有因肇事产生的民事赔偿问题,且双方都按照和解书的内容履行了各自的义务,那么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关系上来说,这个纠纷可以视为解决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和解书就相当于一份合同,双方都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只要双方都履行完毕,民事层面的纠纷通常就结束了。 然而,在一些肇事案件中,可能不仅仅涉及民事赔偿,还可能涉及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例如,在交通事故中,如果肇事方存在酒驾、醉驾、肇事逃逸等违法行为,即使双方签订了和解书,交通管理部门依然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肇事方进行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驾驶证等。如果肇事行为构成犯罪,比如交通肇事罪,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这属于公诉案件,是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诉讼的,并不会因为双方签订了和解书就撤销案件。和解书可以作为量刑时的一个从轻情节来考虑,但不能免除刑事处罚。 另外,关于结案的手续问题。在一些情况下,双方签订和解书后,可能还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备案或者办理一些手续来正式结案。比如在交通事故中,双方签完和解书后,可能需要到交警部门办理结案手续,交警会对事故进行最终的处理和记录。 综上所述,肇事签完和解书不一定就意味着结案。需要综合考虑是否还有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到相关部门办理结案手续等因素。在处理肇事纠纷时,建议当事人了解清楚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以确保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