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分包”赡养父母的协议是否有效?
我家兄弟姐妹好几个,最近打算签个协议,把赡养父母的事“分包”,比如我负责日常照顾,大哥负责出钱。但我有点担心这样的协议合不合法,不知道有没有法律效力,所以想问问专业人士,这种子女“分包”赡养父母的协议到底有没有效?
展开


子女“分包”赡养父母的协议是否有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赡养的概念。赡养是指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应尊敬、关心和照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以及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规定,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这意味着,如果子女之间签订“分包”赡养父母的协议,是有可能有效的。当协议是子女们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充分尊重了父母的意愿,并且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它一般就是有效的。例如,协议中明确了各个子女的赡养责任和方式,且这种安排合理可行,能够保障父母的合法权益,那它就可以作为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的依据。然而,如果协议存在以下情况,那它就是无效的。一是协议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赡养父母不仅仅是子女之间的事情,更要尊重父母的感受和需求。如果父母不同意这样的“分包”方式,那协议就不能生效。二是协议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比如协议约定某个子女可以不承担任何赡养义务,这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三是协议违背公序良俗。比如协议的内容明显有失公平,损害了父母的合法权益,也会被认定为无效。总之,子女“分包”赡养父母的协议在符合法律规定和道德要求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如果存在违法违规或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况,就会被认定为无效。子女们在签订这类协议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父母的意愿和合法权益,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