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刑事案件是官方包庇不作为造成的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我遭遇了一起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我感觉进展很慢,有些证据我提供了警方也没太在意去调查,我心里就犯嘀咕,怀疑是不是存在官方包庇不作为的情况,导致这个案子这样,想知道这种想法有没有道理,法律上怎么看待这种事。
展开


在探讨“有些刑事案件是官方包庇不作为造成的”这一说法是否合理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法律概念。 所谓的“官方包庇”,通常可以理解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帮助犯罪分子掩盖罪行、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比如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就构成此罪。而“不作为”,指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也有玩忽职守罪等相关罪名来规制这种行为。 然而,不能简单地将刑事案件进展中的一些问题都归结为官方包庇或不作为。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的办理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要求。侦查机关需要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有时候案件进展缓慢可能是因为案件本身复杂,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取证,寻找线索和证人等。另外,对于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司法机关也需要进行核实和审查,判断其真实性和关联性,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 如果当事人认为存在官方包庇或不作为的情况,是有相应的救济途径的。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进行申诉、控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同时,如果认为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过程中有违法行为,也可以向相关的纪检监察部门反映情况。总之,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能仅凭主观猜测就认定存在官方包庇或不作为的情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