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的调解书是真的吗?


要判断催收发来的调解书是否真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调解书的基本概念。调解书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而制作的法律文书。它具有法律效力,一旦生效,当事人就必须按照调解书中的内容履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这意味着,正规的调解书是由法院制作并送达的,而不是由催收机构直接发给债务人的。 从催收机构的角度来看,他们本身并没有权力制作和发放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催收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醒债务人还款,他们可能会使用各种方式来促使债务人尽快还钱,但这些方式都不包括制作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律文书。 那么,如何判断催收发来的调解书的真实性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查看文书格式,正规的法院调解书有统一的格式要求,会包含法院名称、案号、当事人信息、调解协议内容等要素,并且会加盖法院的公章。如果文书格式不规范,存在错别字、排版混乱等问题,那么很可能是假的。二是联系法院核实,你可以拨打当地法院的官方电话,或者前往法院立案庭,向工作人员提供调解书的相关信息,让他们帮忙查询是否有对应的案件和调解书。三是查看送达方式,法院送达调解书通常会采用法定的送达方式,如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等。如果催收只是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发送调解书,而没有经过正规的送达程序,那么其真实性也值得怀疑。 如果发现催收发来的是虚假的调解书,这可能构成欺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你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