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之间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在探讨两人之间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合同。合同简单来说,就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协议。 判断两人之间的合同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首先,关于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签订合同的双方都应该是能够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主体。比如说,未成年人如果签订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合同,就可能因为缺乏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导致合同效力待定。如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则通常是无效的。举个例子,不满八周岁的儿童签订的大额买卖合同,一般会被认定为无效,因为他们还不具备独立处理这类事务的能力。 其次,意思表示真实也非常重要。这要求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是自愿的,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如果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例如,卖家故意隐瞒商品的重大瑕疵,诱导买家签订购买合同,买家发现后就可以依法撤销该合同。 最后,合同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强制性规定是法律明确要求必须遵守的规定,如果合同内容与之相悖,那么合同就是无效的。公序良俗则是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体现,比如签订以赌博为内容的合同,明显违背公序良俗,自然也是无效的。 如果合同不满足上述有效条件,就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可撤销或者效力待定。无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需要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可撤销的合同在被撤销前是有效的,但一旦被撤销,就和无效合同一样,自始无效;效力待定的合同则需要经过有权人的追认才能确定是否有效。 总之,两人之间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个因素,并依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如果在合同效力方面存在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