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遗失物丢弃是否属于侵权,拾得遗失物该如何处理?


首先,我们来探讨将遗失物丢弃是否属于侵权的问题。 所谓遗失物,是指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不慎丢失而暂时失去占有的物品。当拾得人捡到遗失物后,在法律上就产生了一系列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如果拾得人将遗失物丢弃,这种行为很可能构成侵权。因为遗失物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原权利人,拾得人有义务妥善保管并归还,而丢弃的行为导致原权利人丧失了找回遗失物的机会,损害了其财产权益。例如,甲拾得乙丢失的昂贵手表后,未采取任何合理措施寻找失主,而是直接丢弃,乙得知后要求甲赔偿,甲的丢弃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侵权,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接下来,说说拾得遗失物后正确的处理方式。 第一步,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这就要求拾得人在发现遗失物后,通过合理的方式去寻找失主。比如,如果遗失物上有失主的联系方式,像电话号码、微信二维码等,应立即联系失主;如果是在特定场所捡到的,如商场、学校等,可以向场所的管理方说明情况,让其帮忙寻找失主。 第二步,如果无法及时找到权利人,拾得人应当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公安部门有专门的程序和渠道来处理遗失物,可以通过发布招领公告等方式寻找失主。同时,在送交有关部门之前,拾得人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也就是说,如果拾得人因为自己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遗失物损坏或丢失,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但如果是因为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原因造成遗失物毁损、灭失,拾得人一般不需要承担责任。 总之,拾得遗失物后,我们应当遵循法律规定,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将遗失物返还给权利人,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道德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