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裁员是否必须依法进行?
我所在的公司最近经营困难,打算进行经济性裁员。我担心公司不按法律规定操作,损害我们员工的权益。我想知道,经济性裁员是不是必须依法进行呢?如果公司不依法裁员,我们员工该怎么办?
展开


经济性裁员确实必须依法进行。所谓经济性裁员,通俗来讲,就是企业由于经营方面出现问题,比如面临严重困难、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不得不裁减一定数量的员工。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了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当企业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时,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具体适用情形包括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既考虑到了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期的生存需求,允许企业通过裁员来降低成本、度过难关,同时也充分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企业不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经济性裁员,那么这种裁员行为就是违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也就是说,企业违法裁员后,员工可以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在企业工作;如果员工不想继续工作,企业则需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员工支付赔偿金。 所以,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来操作,以确保裁员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同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