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协议是否有效?


在我国法律中,并没有“假离婚”这一概念。只要双方是自愿离婚,并完成了相应的法律程序,那么离婚就是有效的,所签订的离婚协议通常也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一旦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即告解除,离婚协议也开始生效,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 也就是说,从法律角度,只要是自愿签署且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离婚协议,不管当事人内心是否认为是“假离婚”,都具有法律效力。即使是出于某些特定目的,如为了获取购房资格、逃避债务等而办理的“假离婚”,在法律上婚姻关系也已真实解除。 不过,如果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导致一方违背真实意愿签订离婚协议,那么受损害方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离婚协议。但需要注意,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 另外,如果是在人民法院骗取离婚调解书的,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离婚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由法院裁定撤销原离婚调解书。 相关概念: 假离婚:通常指夫妻一方或双方本无离婚的真实意思,而因双方通谋或受对方欺诈等作出离婚的意思表示。 离婚协议:是夫妻双方自愿离婚时,就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所签订的书面协议。 可撤销婚姻: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这里在假离婚协议情境下,是因欺诈、胁迫签订协议可申请撤销协议部分 。





